回母校 老杨有话说

期次:第502期       查看:261
    每天中午12点,一档名为《说天下》的午间新闻节目都会在辽宁卫视准时开播。节目中,那个手握折扇、反应机敏、妙语如珠的主持人老杨令人印象深刻。也许鲜有人知道,老杨—杨悦,这个与工科院校几乎不搭界的“媒体人”,恰恰是从沈阳工业大学走出来的一位“另类”知名校友。2014年9月25日,在2014级新生迎新晚会上,应校友总会邀请,老杨走出电视荧屏,在其毕业二十周年之际回到母校,为广大师生奉上精彩脱口秀节目,随后又欣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谈自己在大学和社会舞台上的丰富经历。
成名需趁早:
    “享誉社区”的工大名人
    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老杨认为自己是忙碌并且充实的。他的兴趣广泛:英语、演讲、播音、主持、书法……广泛的兴趣爱好,加上充分的展示机会,老杨在大学很快就成为“成名需趁早”的最佳诠释者。
    “名人老杨”在大学最难忘、最得意的经历是作为广播站站长,一手将条件简陋的广播站升级改造成了调频广播电台。进入大学,对广播极其热爱的杨悦,却因为一口地道还略有些口吃的沈阳话,无法实现自己的“播音梦”。当不上播音员没关系,他从导播做起,兢兢业业维护着电台的设备,上世纪90年代初的校园广播,实际上就是如同《乡村爱情》里面的农村高音喇叭广播。
    由于当时广播站条件有限,设备经常出故障,不是功放跳音了,就是喇叭坏掉了,每每这时,杨悦比谁都心急。他省吃俭用、自费买来电烙铁等工具,几乎把广播站设备重新检修加固了一遍;高音喇叭坏了,他就借来梯子,自己爬到高高的电线杆上维修;为了保障设备运转正常,他甚至后来直接住进了广播站。
    与此同时,一心想当播音员的杨悦在读过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口含石子练演讲的励志故事后,居然也捡来小石子含在嘴里练演讲,并且居然练的还是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的普通话变得字正腔圆,英语口语水平也突飞猛进。他如愿坐在了调音台前开始主持节目,他开始频频受邀担当晚会主持、演讲嘉宾,杨悦的大名已响彻校园,甚至通过他牵头创建的调频广播“享誉”周边居民区!
    四年里,闲不住的杨悦,精力充沛的杨悦在摄影协会,书法协会,口语角,校园辩论赛中忙碌穿梭,“现在想想,居然我的大学生活比传媒大学的学生们更丰富”,老杨幸福地回忆着自己的大学时光,接着他又补充道:“这些活动在理工科大学开展起来思辨性更强,更具逻辑性,对人的锻炼效果更加明显!”
    杨悦英语:
    让“疯狂者”冷静下来
    说英语是老杨身上鲜明的烙印。苦练英语的老杨在4年的学习中,他背诵了整整一本的《朗文词典》,并和英语爱好者们一道创立了至今久盛不衰的“工大英语角”。良好的英语基础让他在各项英语竞赛中屡获佳绩。工作后,他发现社会上的英语补习、培训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责任感和创业激情一经碰撞,杨悦毅然决定投身英语培训业。经历了14周的准备工作,经由其在电台的推广,特别是其自创的“宣讲会”模式,“杨悦英语”的品牌声名鹊起。
    面对当时风靡全国的“疯狂英语”,老杨提出了自然发声练习法。他始终强调,英语不存在语调,也不是靠大声喊才能学好的。像好多节目中宣传的那种抑扬顿挫的发声方式和真正的英语背道而驰。这一理念直接与当时备受推崇的“疯狂英语”教学法直面交锋,结果是,在全国上下英语学习者一片疯狂、一片亢奋之中,唯有“杨悦英语”的学员显得更加冷静。在创立杨悦英语学校很长一段时间内,沈阳的英语培训市场“杨悦英语”始终一枝独秀。然而杨悦却清醒地认识到英语培训存在着诸多的“不真诚”:“我们词汇量再大,发音再纯正,即使发音和电影中一样流利,还是命中不了英语的本质,无论怎样的‘疯狂’和怎样的训练,离开实用的环境,英语培训终究如同镜花水月”。
    此时,杨悦结合自己的媒体工作实践,把教育的视角投向了更加广阔的播音、主持、艺术教育领域。
    《说天下》:
    以“解闷”的方式“解气”
    2009年12月18日,由原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3家媒体有机整合而成的全新媒体“辽宁广播电视台”正式挂牌成立,并于2010年1月1日与广大电视观众见面。老杨这个“声名远播”的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播,终于有机会“出镜“—搭档知名主播蝈蝈主持一档名为《说天下》的节目。
    《说先天》是辽宁卫视为杨悦、蝈蝈量身打造的一档新闻脱口秀节目。节目一直以诙谐的语言风格,丰富的节目内容,犀利的评论为人称道。对于《说天下》独特的风格,老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杨悦把电视节目的功能分成三种—解惑,解闷和解气。前两种内容覆盖范围广泛,内容受限度小。而“解气”节目由于内容所限,往往无法播出。所以,《说天下》就力求以一种“解闷”的方式来做“解气”的内容,要在针砭时弊中加入诙谐幽默的色彩呈现在节目中,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貌似插科打诨的轻松背后,隐藏着老杨冷静、严肃的新闻思考。老杨在广电总局学习班曾经和央视著名主持人郎永淳探讨过“杜绝假新闻”和“真新闻不让报”哪个更加严重。他相信,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关于教育和民生的新闻真相会呈现给观众。
    作为媒体工作者,老杨还十分惦念自己创办的广播电台,给我们的校园媒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今网络媒体正在蓬勃发展,传统的媒体形式,比如报纸、广播和电视都受到了剧烈的冲击,这种媒体形式的更新换代是大势所趋。所以校园媒体作为校园宣传的中坚力量,在有着得天独厚的固定受众人群的条件下,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丰富和创新,力争精益求精。
    “缘起缘灭”:
    真性情是不忘初心
    说到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行业,似乎与自己所在的大学并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老杨却并不赞同,在老杨看来,任何一种现状都有着特殊的机缘,“缘起”是那段难忘的大学经历。老杨说,大学里,除了要完善自己专业,更多的是积累自己的经验。大学给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他教育的起点。“英语气息法”、“英语无语调”这样的英语学习心得都是在大学里悟出来的。
    老杨说,人的生活智慧增长都是渐进的。如果你的准备工作从大学就开始,那么进入工作岗位,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校内外不同领域的兼职工作为老杨开拓了毕业后的道路。结合自身特长,他创立了自己的英语品牌;恰逢广播电台招聘,他又投身主持行业,成为辽沈地区家喻户晓的“金话筒”。老杨自己用了“缘起缘灭”来概括。尽管告别了学生时代,但是他在社会上进行的活动都能在工业大学寻到自己的根。他的职业就是他大学生活的延展,所以每次扮演新的角色,都可以无缝对接,省去了适应的过程。
    提到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好多同学总是把就业难归咎给自己的大学不好。4年的光阴浪费在了怨天尤人之中。现在这个社会,行业界限已经开始模糊,他希望工大的同学们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敢于“折腾”,要抛弃“本本主义”的观念,找到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
    当问到“做主持,说英语,办学校哪个才是最真实的老杨”,他却说是写书法的老杨。泼墨挥毫是老杨人生又一大乐趣。老杨说,虽然他在荧屏上的形象是激情四射,侃侃而谈的,但是生活中的他话很少。做主持要考虑新闻的取舍好,顾及节目播出后的影响;讲英语,明明可以简而言之,但是还是要用一些高大上的词汇;做教育要时刻保持着对文化的思考。每一行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和界限,他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唯有沉浸在笔墨中的他最真实。这次回学校,他还特地赠送给广播电台自己的墨宝—当年的台铭“金声玉振,我为先锋”,字迹潇洒飘逸,神闲气爽,颇有怀草、孙草的风韵。
    面对着围绕在身边的校报记者、电台记者这些学弟学妹,这么多新鲜的面孔,老杨神情严肃地说道:“看着你们,就想起了我自己的同学,虽然你们的面孔上还都写着稚嫩。虽然工业大学换了地方,但是母校让我牵肠挂肚,没有工大的培养,就没有我杨悦的今天。感谢母校,感谢恩师!”转瞬在迎新晚会的舞台上,当年对他关爱有加的宋永辉老师,又成了他戏谑调侃的对象……